把学生的名字写进“赋”原来他是位“遥控班主任”

时间: 2024-08-14 16:48:50 |   作者: 云开平台

  他是成都七中高三(13)班班主任,郑文书。“天之昊、地之阔,十三才俊何其多。谈笑有鸿瑞,往来无白丁……宗朴文章意旨深,诗如李杜沁人心……”这篇《寄语关门弟子》出自成都七中语文老师郑文书之手。子昊、鸿瑞、宗朴、杜沁……都是郑文书的学生。

  今年高考结束之后,最后一次当班主任的郑文书,为他执教的成都七中理科实验班高三(13)班学生准备了一份毕业纪念册,纪念册扉页上的这篇《寄语关门弟子》,420个字,嵌入了48名学生的名字。寄语借用了“赋”的文体特征,采用排偶,化用成语、名句、古诗文等形式而作。日前,川观新闻发表了《厉害了!成都七中高三班主任写毕业寄语,48名学生名字全写进去了》这则新闻,引发强烈反响。

  一份特别的礼物背后,郑文书究竟是一名什么样的老师?他有着怎样的执教理念?日前,记者正常采访了郑老师及其学生。

  6月7日早上7:30,郑文书准时出现在成都七中门口。高考首日,他前来给学生加油鼓劲。他拿着手机,抓拍学生走进考场的瞬间,有同学开玩笑说,郑老师的摄影技术从未见长。郑老师笑着说:“今后在七中的校园里就看不到你们了,我的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样,趁今天再给你们拍点照片,给自己多留一点念想。”“三年了,每逢有同学上台领奖,你总能看到冲到最前面拍照的郑老师。”同学杨可欣说,“尽管在郑老师的镜头里,同学们的形象都不是很完美,但在6月9日毕业典礼上,看到班级视频里三年高中生涯的点点滴滴时,同学们还是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更让大家感动的,是在毕业典礼上亮相的“寄语关门弟子”的纪念册。“天之昊、地之阔,十三才俊何其多。谈笑有鸿瑞,往来无白丁……宗朴文章意旨深,诗如李杜沁人心……”子昊、鸿瑞、宗朴、杜沁……都是郑文书的学生。鸿瑞是一名乐观开朗的学生,而且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多次考试都名列全年级前茅,零诊考试的时候更是取得了年级第一名、成都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郑文书在寄语中就化用刘禹锡《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名句,写道“谈笑有鸿瑞,往来无白丁”这样的句子;宗朴同学很喜欢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理想是要成为一名文学家,郑老师因此将其描写为“宗朴文章意旨深”……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是高三(13)班的班训,寓意着全班同学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曦园迎新阳,墨池懂桥深,审是博雅东府里,诗意栖居七里香。美目盼兮,巧予倩兮,可心又可乐,怡然而自得……”这句话中,“曦园、墨池、审是、博雅、七里香……”都是七中的标志性名片,新阳、懂桥深、东府、诗意、予倩(均取自谐音)……则是同学们的名字。郑文书老师说,“美目盼兮,巧予倩兮”这两句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寓意班上的女同学都很漂亮,秀外慧中。

  “有容乃大海汇川,傲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文章的结尾,也是点睛之笔,体现了郑文书老师对同学们的嘱托。“作为成都七中的学生,应该有广阔的胸襟,要把国家和民族放在心中。充足表现成都七中校训‘全球视野,中国脊梁’的精神内核。”

  今年是郑文书以班主任的身份带的最后一届学生。“我从很早之前就开始思考,给‘关门弟子’送一份什么样的毕业礼物。最后想到写一篇毕业寄语,要嵌入48名学生的名字,要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体现同学们的特征,还要将成都七中的‘网红景点’融入文章中,要体现班级文化,最后还得有升华,表达对同学们成长的嘱托。”

  郑文书老师说,他写这篇寄语煞费苦心。班上有个叫“李徉庆”的同学,他的这一个名字要嵌入进去就费了一番工夫。由于日常用语中没有“徉庆”这个词,也没有谐音词,于是郑文书用了一句有中间停顿的话来表达,这就是寄语中“学海徜徉庆金榜题名”,读作“学海徜徉,庆金榜题名”。此外,凡是单名都不好写。如果只用一个字,不像人名,姓和名连起来往往没有谐音词,“所以很费脑筋”。数易其稿后,最终有了现在的版本。对自身创作的寄语,郑文书说,他只能打80分,因为“有些地方还略显生硬,结尾较突兀,思想也不算深刻”。

  很多网上的朋友表示,“要做成都七中的班主任太不容易了。”“郑老师让今后的毕业班班主任‘压力山大。’”

  众所周知,成都七中是“学霸”云集之地,要做他们的老师,郑文书称“压力很大”!

  在进入成都七中工作之前,郑文书先后在雅安师范学校和雅安中学担任语文教师。2003年,女儿即将进入中学,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便只身前往成都七中试讲。没想到,以一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课,他敲开了成都七中的大门。

  “我提前找班上的同学了解情况,发现班上好多同学看的是康德、萨特、黑格尔的哲学原著,我还是看的译本。当时就下定决心,必须重读这些著作,不能让我的学生瞧不起我啊。”郑文书说,即使快到退休的年龄,但每次接新生,他都会很紧张,我会提前准备发言稿,把我的治班理念,教育方法的理念告诉同学和家长。我会提前把班上所有同学的中考成绩、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信息作尽量多的了解,当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我能够从容应对。

  郑文书的从教生涯,与他中学老师的一句线年,郑文书从一个镇中学考上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大)中文系,他是高中班里唯一一名考上师范类院校的学生。高中老师在他进入大学后给他写信,“我希望你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郑文书说,“‘合格’二字的分量太重了,几十年以来,我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不敢懈怠。”

  年轻时的郑文书,普通话是一个软肋,发音跑调,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我当时就想,讲一口‘川普’,怎么能够当得好语文老师,于是拿出《新华字典》,反复朗读背诵每一个拼音,通过个人的艰苦努力,最终考取了普通话省级检测员。”

  现代社会,同学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特别多,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比成年人强得多。如果只是做一名“知识的传递者”,是有愧于三尺讲台的。语文课该怎么上?“老师的作用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语文,以及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肖雨婧记忆最深刻的是郑老师给他们讲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郑老师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给我们讲林黛玉进贾府的细节,毕竟很多同学对《红楼梦》这部作品已经很熟悉了,他引导我们去分析《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历史价值、文学意义等。”肖雨婧说,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收获是郑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看待《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以及为什么能够作为四大名著流传至今。

  每周五,郑文书会拿出一节课时间给同学们做“读书笔记和随笔交流”。或许这对很多老师来说,“一节正课,这是多么宝贵的时间”。郑文书说,这一节课,学生相互分享他们所获取的好词好句,他们在阅读中的感受,每一名同学分享收获,相当于全班所有同学就能吸取几十份精髓,极大的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非常值得。

  郑文书说,当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尤其看重学生“自我保护”。郑老师会特别叮嘱女生,坐出租车不要坐前排;与男性单独在一个空间时,门锁该怎么样设置……

  班里有一名外地生,家庭条件很难。郑文书从他的运动鞋发现了这一细节,于是悄悄找到一名社会爱心人士,对其进行了三年的资助,每年给这名学生2000元的生活补贴。“我测算过,这笔钱不能太多,既要帮助他解决一定的困难,也要让这位同学知道,还有很多困难需要由他的努力去克服。”

  高中生早恋,在高中很常见。郑文书的班上也有一对学生出现了早恋的苗头。在学习了《再别康桥》这篇文章后,郑文书借着余温,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班会课。“当你老了……多少人爱你青春的容颜,真心或假意,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般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郑文书用浑厚的嗓音朗读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接着讲述了叶芝和毛德冈动人的爱情故事,让不少学生动容。

  郑文书话锋一转,“恋爱随时都有几率发生,但是高考只有一次。对于中学生来说,你们还担当不起恋爱应该负起的责任,因此此阶段还是要以学习为重,把美好的感情按下不表……”

  由于郑文书含蓄的点拨,这对情窦初开的学生并没有继续发展下去,而且没影响学习成绩。

  三年前,郑文书接手2018级(13班)新生,开学典礼上他对大家说,我但愿你们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学生。他对“13”的解读包括了很多含义,至今让同学们记忆犹新的是“13”可以看成一把弓箭,能够“百步穿杨”;“13”写紧了,就是“B”,是“Best”的首字母,意味最好。

  “我是一个‘遥控班主任’,所谓遥控,就是不会从早到晚守着学生,而是有意与学生保持距离,让学生自我管理。”班委是郑文书手中的遥控器,班长和团支书则是电源,班干部就是各种按钮,只要我按下任何按钮就能出现我想要的画面。郑文书说,他做班主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班级可以不设班主任,因为学生已经高度自觉、高度自律,具有着强烈的规则意识,真正的完成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局面。这种管理模式培养出了一批组织管理能力很强的学生干部:2015级(13)班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有十来位同学担任班长或团支书,还有一部分同学成为大学学生会和团委的优秀干部,以及社团的主要负责人。

  “我不允许学生没有规则意识,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我更看重如何做人。当一个人学会了做人,我相信,他是可以成才的!”

  郑文书,1963年生,成都七中语文老师,高级教师职称,成都市先进德育工作者,成都市师德标兵。198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就职于雅安师范学校、雅安中学、成都七中。在成都七中执教18年期间,他所教学生有23名分别考上了北大、清华。(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寰/文 韦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