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已不再遥远-车轴村田野日志(1)-2024年1月13日
时间: 2024-04-08 22:32:49 | 作者: 云开平台
摘要:萧亮中的《车轴:一个遥远村落的新民族志》将人们的视线拉进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金沙江畔的偏远村落,用“自在社区-新边疆-后革命时期的变迁过程说明一个边远的、自在的和传统的村落如何逐渐纳入国家行政系统”。从书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车轴村的权力、阶层及认同在一直在变化,作者也强调车轴的变迁代表了中国部分类同乡村的发展轨迹。经过二十年的岁月洗礼,当我们重访民族志中的村落时已然发现车轴由一个传统的自然村落转变为现代化的新农村,许多传统的社会现象难以寻其踪迹,村落发展今非昔比。车轴村,已不再遥远。
又一次来到江边做田野,流域文化的魅力吸引着我选择车轴村作为田野点。沿着金沙江河谷逆流而上,过虎跳峡继续一路向北能清楚看到两岸山峰呈V字状,这便是金沙江第一弯,再往上就是萧亮中笔下的车轴村。车轴村是典型的自然村落,纳西族、傈僳族、苗族、藏族等民族一同生活于此。车轴村在纳西语中称“车月场”,辖16个村民小组,609户2135人,共有耕地5338亩。村子土地肥沃,是全镇乃至全市的粮食生产区。
如今的车轴村生计模式较二十年前已经完全转变,烤烟、辣椒、魔芋、中药材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养蚕业已被新的产业替代。据车轴村村主任的介绍,车轴村自2000年以来社会变化明显,特别是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带动下促进当地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多民族交融的车轴拥有多样的民族文化,车轴村充分的发挥其优势将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构建特色的文化旅游并打造党建文化园,在宣扬民族文化中追寻红色记忆。车轴村实行“长期+短期”互补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来实现产业振兴,在村委会工作者的考察和带领下通过种植李子树来实现长期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种植当归等中药材以实现短期的产业收入与振兴,该发展模式是村委会在考察昭通和贵州等地后结合车轴村自身优势所提出的,是推动当地产业振兴的有力之举。但是,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每个村落都在发展不同的产业,一些村落的产业同质化非常严重;以辣椒为例,车轴村种有较大面积的辣椒,周边香格里拉和丽江的其他村子也在大量种植辣椒,导致市场上辣椒产量过于饱和从而造成产品滞销。如何通过产业振兴来带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基层工作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车轴村生计模式的改变,乡村现代化让车轴拥有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同的挑战。
如今,“去有风的地方”、“世界的香格里拉”等旅游名片层出不穷,云南省在打造旅游中推出“有一种生活叫云南”的宣传标语,通过旅游感受何为云南的生活,用怡然自得只能对此做出部分概括。车轴村田野中的大棚里种植着羊肚菌,它们是来自东北、四川、湖南等地的生产户种植的,这些外来的生产户最初是在政府招商引资的吸引下前来车轴发展,在车轴生活后他们切身感受到这里的冬天比东北暖和太多,许多外来的商贩都在大理、丽江等地定居,气候适宜成为云南生活的吸引力。冬天的车轴村早晚气温略低但并不太冷,当太阳洒在江边的山上时气温便开始回升,老人们便坐在门口晒着太阳聊家常。
1月13日正值车轴村赶集,来自车轴本地、四川、吾竹、大理等地的商贩到车轴村广场卖货,车轴村16个小组的村民便来此采购。早上8点左右商贩们陆续来到市场开始摆摊,大约10点开始到11点半是赶集最热闹之时,直到12点后商贩们开始收摊。整个赶集中商贩与村民大多相互认识,商贩们根据各个村落不同的赶集时间进行售卖,车轴村是逢三赶集,这些流动的商贩在长期的贸易中与当地村民建立着良好的友谊,在流动的赶集中也形成了一个“集市圈”。集市也成为车轴村不同村小组村民们交流的平台,他们在车轴村的文化长廊休息亭里享受着岁月静好。集市过后的中午,一些车轴村的老人在老年协会打麻将、打台球,年龄并没有把这些老人局限在家里,81岁的奶奶骑着电动车前来与友伴们切磋,我也加入到老年协会的活动中融入她们的生活。这与二十年前萧亮中笔下的车轴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车轴村民有着更多的活动丰富着他们的生活。车轴村的赶集是当地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云南生活气息的展现,虽没有热门旅游城市那般的繁华但这里多了一份平静与祥和,对我们而言正合适不过。
二十年的时间让车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不再担忧吃住而是追求怎样更好地生活,房屋不再是木制土坯而是青瓦白墙。文化在田野之中,文章写在大地之上。
二十年前从香格里拉到车轴需要长时间的路程且道路泥泞,转弯不小心便会滑向金沙江,如今道路建设快速缩短从市区到车轴的距离,人们能更方便地渡江和出行。车轴村,已然不再遥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