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虎养虎”引发药用资源之争
时间: 2024-05-19 18:34:24 | 作者: 云开平台
7月的桂林酷暑难耐,桂林市熊虎山庄内的老虎在笼中的阴凉处懒洋洋地卧着,有的干脆在水池中惬意地趴着,以驱赶酷暑的侵扰。然而,在这些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极大的危机。
桂林熊虎山庄占地2000多亩,目前饲养着1300只东北虎、华南虎和孟加拉虎,每天要吃十几吨肉的开销让熊虎山庄不堪重负,现在只有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勉强运行。(有关报道见《科学时报》7月31日A4版)
记者获悉,1993年,熊虎山庄的主人周伟森正式向广西林业厅提出申请,请求批准建立一个专门饲养以老虎为主的濒危野生动物的科研发展基地。鉴于他在养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当年即获得特批。此后,周伟森便开始了他的养虎生涯,成为中国以个人投资商身份大规模养虎的第一人。在叔叔的支持下,1997年,周伟森投资3亿元,将养虎基地从平南县老家迁到气候宜人的桂林。养殖基地大了,周伟森利用山庄的空地还养上了黑熊、狮子及各种珍稀禽类。
随着山庄老虎数量的持续不断的增加,费用消耗也慢慢变得高,却不能带来任何利润。至1999年9月,熊虎山庄第一次出现经济危机,山庄不仅半年没给工人发工资,还欠了周边老乡不少养牛养猪的钱。这样的恶性循环一直发展到今天,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债务已经如滚雪球般达到2亿多元。而且,日趋高涨的“以虎养虎”呼声却没有正真获得实质性进展,缺少经济外援的熊虎山庄摇摇欲坠。
《科学时报》记者的历次采访和有关的资料均显示,我国在药用动植物的养殖、种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批规模化和规范化的种养基地,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如1984年引进活熊胆汁引流技术,养熊业快速地发展,既解决了对药用熊胆粉的需求,又保护了野生熊不被猎杀。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科研人员改进了胆汁引流技术,引流时可使熊毫无痛苦,多数大型养熊场已规范化养殖。
然而,国家文件规定,禁止使用人工驯养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品成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杜艳艳对此指出,禁止使用人工驯养繁殖产品不利于物种保护,这一规定不但阻碍了一些种养产业的发展,也对物种保护不利。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由于鹿产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们自清朝就开始大规模养殖梅花鹿,目前我国养鹿存栏大约40万头,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药用鹿产品依赖野生资源的历史。现在,我国养鹿业已经受到新西兰养鹿业的巨大冲击,如果鹿产品被禁用或限用,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养鹿业发展,也不利于物种保护。因此,在保护野生物种的同时,应鼓励和支持使用人工驯养和人工栽培的产品。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产业慢慢的受到全世界的青睐。中药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是21世纪中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在一篇名为《我国药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的学术论文中,对我国药用资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论文指出,由于国际市场上大量药用植物提取物的贸易和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加速,诱发过度地采挖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大量的动植物资源种类濒临灭绝,致使我国野生药用资源逐渐匮乏,药用濒危资源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因此,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实施药用濒危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保护濒危野生资源,对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对于药用资源瓶颈问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谦指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国内外贸易活动的增多,经营活动与法规以及法规与法规之间不相一致的问题也会慢慢的多。面对中药行业都会存在的濒危药材资源短缺问题,只有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和人类健康的整体需求出发,通过国家政策法规的补充和完善,在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理规划利用我国的药用濒危资源,才能实现中药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为完善山庄物种,引进了各种鸟类,鹤、雁等飞禽数量也在熊虎山庄中占一定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