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2016“十治事件”开始评选!“码”上投票吧
时间: 2024-08-05 19:53:28 | 作者: 云开平台
今日天气:晴间多云,天气干燥;气温15-23℃;偏东风2-3级;相对湿度35%-80%
经过各单位与公众的踊跃推荐,日前,宝安区2016年度“十治事件”20件候选事件正式出炉,并于今日开始投票。
该项评选活动由宝安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区人工委、区司法局主办,深圳晚报社、宝安日报社协办,旨在深度挖掘具有典型时代意义的法治事件,集中展现宝安一流法治城区建设的特色亮点。
据悉,候选事件公布后,于2月15日~21日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络投票,欢迎读者扫描右侧二维码查看候选事件详情并投票。
2016年2月26日,在宝安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上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会上被任命为宝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的马文权同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举起右手,向宪法宣誓。此后,公职人员就职宪法宣誓成为了新常态,凡涉及到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以及“一府两院”任命的公职人员,就职时都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宝安共举行了12次宪法宣誓仪式,137人参加。其中,人大常委会举行了9次,92人参加;区人代会举行了3次,45人参加。2016年9月,宝安区依法完成了换届选举。
2016年12月29日,在六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上,对新任命的区人大各工委委员也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标志着宪法宣誓仪式的范围逐渐由公职人员延伸到了经由人大任免的全体人员。通过宪法宣誓,增强了就职人员的神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切实推进宝安廉洁城区建设,区纪委监察局选取廉政风险高、腐败易发多发的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7个重点领域和医院院长、学校校长、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3个重点岗位,认真梳理工作流程,深入排查廉政风险,出台《宝安区阳光政务廉政风险防控“1+10+1”工作规范》,构建起具有宝安特色的政务廉政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科技”手段,切实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权力运行规范化、制度化和透明化,建立“不能腐”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廉政回访,形成监督闭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工作规范作为全区规范性文件印发执行,有效防控相关领域的廉政风险,推动从严治党、加强基层廉政治理迈上新台阶。
按照市、区“共建共享”模式,出台《宝安区“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35项任务,构建“5+3+1”信用归集体系,形成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3大信用数据库,打造一个跨部门数据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截至目前,整合信用数据1389万条。同时编印信息目录和管理办法,及时将企业和个人在出租屋、消防安全、劳资纠纷、环保水务等方面的事件信息纳入诚信记录,完成个人身份识别系统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开发,通过信用宝安网、宝安通APP及“信用宝安”微信公众号三个渠道向政府和社会各界公开。将诚信建设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深化网格化管理工程运行结果的应用,逐步将共享结果嵌入到审批、监督、公共资源交易等过程中,实行“红+黑”联合奖惩制度。“企信惠”在海雅缤纷城试点基础上推广到建安路诚信一条街,在机关单位、办事窗口、学校、医院、商场、居民楼宇等张贴“大诚信”系列海报,让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风气。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宝安区全面建设“两厅两中心”(即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全口径咨询中心、全口径受理中心),75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一门一窗一网一号”全天候通办,各街道各部门审批窗口不再碎片化设置;全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并成为全国首个手机办事大厅,上榜“第四届南都街坊口碑榜”。
作为宝安区正在建设的“十大服务中心”之一,政务服务中心依托“两厅两中心”,打破以往“政府根据职能向群众提供办事”的局面,转向“政府根据群众需求,主动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的巨大转变。这不仅是办事流程上的变更,更是互联网思维下的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群众办事可通过手机“随手办”,通过电脑“在家办”,或在实体大厅“就近办”,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区、个人办事不出街”。
近年,宝安区规划土地监察案件多,执法难度大。为有效提升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办案质量,确保实施依法行政工作,区、街道土地规划监察部门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引入律师驻队服务,达到了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以及推进案件执行的效果。宝安区城管局也在全区综合执法范围内推行“律师驻队”模式,向专业律师事务所购买法律顾问服务,目前,全区各街道执法队及执法监察大队均已开展律师驻队工作。除此之外,律师入驻交警、劳动等行政执法部门慢慢的变成了宝安区的常态,在普法宣传、化解执法冲突、规范执法程序、提升队伍素质、保障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非消极作用。律师驻队模式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推动“序畅宁绿洁美”行动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优化便民利民举措,区法院设立全国基层法院首家“法律志愿服务U站”,由35名法律志愿者代替诉导工作人员为来访群众提供专业性的法律指引。U站工作内容有提供诉讼咨询、自助取号、复印文件、查阅法条等诉讼服务以及手机充电、爱心雨伞、应急药箱等简易便民物品等。同时,配合“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机制改革的开展,U站志愿者将根据案件情况,引导当事人尽量适用诉前联调程序,快速解决纠纷。区法院还在区信访大厅设置“24小时自助法院”,对于应通过诉讼渠道解决的信访案件,当事人可通过“24小时自助法院”递交相关材料。针对诉讼信访案件,当事人到法院立案时,U站志愿者优先予以诉讼指引,确保诉访衔接顺畅,高效化解矛盾。
根据中央有关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的司法改革精神,针对当前办案单位在管理、处置刑事涉案财物中存在的问题,宝安公安分局于2015年5月份立项创建“跨部门五统一涉案财物管理新机制”项目,于2016年底建成公、检、法、财等部门在制度、流程、标准、平台、保管等五方面统一的涉案财物管理新机制。建立了面积达5300余平方米,集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专业化为一体的全区统一的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相当于涉案财物“看守所”。
目前,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已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已录入涉案财物信息6000余条,中心库已接收保管各类涉案财物34万余件。该中心和相应机制的建立,有效解决了涉案财物处置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倒逼执法程序规范,大幅度的降低基层办案单位因保存、处置不当涉案财物带来的执法风险。2016年底,该项目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金奖。
福永街道在清拆福海市场违反法律建筑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开创了投资方委托政府清拆的新模式,即推出两个“两手抓”。第一个两手抓是:一手抓强行拆除,一手抓委托拆除,多管齐下;第二个两手抓是:一手抓维护合法权利,一手抓非法行为治理。福海市场有20多年历史,其中B栋属于违反法律建筑,且利益主体成分复杂,处置难度大,拆迁清场工作艰巨。为破解这一难题,福永街道成立多部门工作组,靠前指挥、主动协调,设置临时市场妥善安置,疏堵结合,和全部肉菜档商户签署安置协议,实现和谐清场。投资方主动委托政府清拆,2016年11月21日,清拆队伍进入B栋搭建排栅;同年11月28日,清拆整治正式启动。福海市场违建拆除,在一周时间内实现了市场内290多家商户和谐清场。2016年,区委区政府强力推进“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铁腕清拆违建353万平方米,实现“零增量,减存量”目标。
近年来,宝安区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八成以上。为了破解盗、抢、骗犯罪高发低破的困境,宝安公安分局强力推进“飓风2016”行动,实施了“一把手挂帅、两级联动、三个专班、四个没有、五步问责”五项具体方法,分别针对盗抢和诈骗犯罪开展了为期一年、声势浩大的专项打击行动,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其中,LA1605专案是区公安分局继2015年之后再次出击海外打击电信诈骗。警方在缅甸抓获嫌疑人8名并押送回国。“飓风2016”行动持续一年,全区盗窃、抢劫、抢夺、诈骗案件的破案率分别上升10.2%、15.8%、41.7%和10.7%,发案率同比下降25.6%、36.4%、35.8%和25.2%,实现了盗、抢、骗犯罪率下降20%以上的既定目标。全区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22.26%,件同比下降12.8%。
2015年12月23日,国家禁毒委在惠东召开全国禁毒重点整治工作会议,将宝安区列为毒品集散中转“通报警示地区”。我区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多措并举,组织开展“铁帚肃毒”行动,强力推进禁毒重点整治工作。2016年11月11日晚,宝安禁毒大队联合珠海、惠州、汕尾禁毒部门,会同镇南派出所、网警大队成功破获1103特大贩毒案,捉获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疑似毒品420余公斤,查扣涉案车辆2部、现金40万元。以此重大毒品案的破获为标志,宝安初步实现了毒情持续下降、涉毒人员明显压减、物流管控有力、全民禁毒氛围日趋浓厚的阶段性目标。“铁帚肃毒”行动中,全区破获毒品案件1099宗,缴获毒品1209.85克,毒品破案数在全国3303个区县中排名第一,9个派出所排名全国毒品破案数前50强。
同时,宝安区列深圳市“飓风2016”行动量化考核涉毒专项排名第一,综合排名第一,全市禁毒工作考评排名第一。
按照市委政法委的部署,宝安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一级法学会,组建经验在全市推广学习。成立以来,区法学会一是借力引智,搭建法治工作新平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制定工作规划,完善工作制度,开通工作微信群,汇聚法律法学工作者200多名,有效整合法治人才资源。二是立足实际,发挥建言献策新作用。创办宝安法治论坛,邀请人大、浙大等法学专家为我区法治建设问诊把脉,举办“勇当全面依法治国先行区”“涉案财物管理”等专题研讨会,引导会员参加《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纠纷》《依法打击恶意欠薪》等课题研究,参与我区重大项目法制评审工作,当好法治参谋助手。三是强化服务,创新法治服务新模式。2016年组建全市首个区法学会讲师团,深入街道、社区、企业进行巡回宣讲,直接受众上千人次;引导会员参与化解社区重大矛盾纠纷20余起,调解率达100%;组织会员开展法治咨询和宣传活动上百场次,为法治宝安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2016年4月28日,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揭牌成立,2016年5月起全面启动网格化智慧管理工程。宝安区各级各部门坚持按照“制度+科技+责任”的方法论,坚持“巡办分离”的原则,初步构建了“大巡查、大智慧、大执法、大诚信、大参与”的工作体系,组建了成建制的巡查、分拨、整治三支队伍,形成了“1+10+N”智慧管控指挥系统;将4833个基础网格、222个安格、392个警格、44个消格、126个交格对接融合,全区实现“一张网”运行,影响社会安全的隐患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全区238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挂任网格员,定期下“沉”到一线网格开展安全巡查,用脚步丈量宝安大地,亲力亲为、以上率下,确保任务落到实处。自全面启动网格化智慧管理工程以来,日均发现事件增长了362%,事件办结率由41%上升至94%,事件处置时间减少了91.5%,大量侵害群众身心健康、影响城市安全的“地雷”被排除,受到辖区群众广泛好评。
为建设基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路,积极探索发展基层法治工作,构建社区居民自治综合平台,西乡街道整合现有驻社区律师资源,建立了“固戍议事阁”。“固戍议事阁”围绕提升居民自治水平、关心社区发展、自我解决纠纷等目标,依靠法律资源的支撑,建立起居民自治议事平台、居民自治纠纷化解平台,并建立相关工作衔接机制。议事平台将关系社区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居民普遍关心的事项在“议事阁”公布,由居民进行“公议”,集思广益,形成相关建议或意见、共识。纠纷化解平台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社区进行探索并宣传推广,整合现有全街道25名驻社区律师,建立了居民自治纠纷化解平台律师调停机制。同时,“固戍议事阁”也是相关职能部门及固戍社区进行社会建设、规划发展、法治宣传的平台。
为有效提升未成年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宝安区教育局、区法院、团区委联合开展“青春法治护航”行动。该行动以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机制、引导未成年人崇尚法律、自觉遵守法律意识为目标,积极联合区法院、团区委创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由区教育局确定部分中小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目前已有26个),联合区法院建立模拟法庭、法治长廊等功能区,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普法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力推进法官进学校,区教育局联合区法院安排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宝安区各中小学通过讲授法制课等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区教育局还充分利用法院开放日,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法院、旁听庭审,以此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近年来,宝安区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发展,并不断改革创新,建立了覆盖全区各个角落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目前不仅有街道、社区、企业、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区、街道两级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还在相关职能部门及矛盾多发的“三业”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将人民调解购买服务向矛盾多发易发的地方倾斜延伸。
2014年我区推出以政府出资向律师事务所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配置人民调解员到公安派出所,至2016年5月实现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在全区24个公安派出所的全部覆盖。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全面进驻派出所,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矛盾纠纷快速解决的渠道,也给派出所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016年,宝安区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完成了139个社区驻点律师全覆盖。作为对广东省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深化,驻点律师在社区安营扎寨,线上线下全天候服务社区,为社区治理提供法律意见、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构建宝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法治城区建设。据统计,2016年全区驻点社区律师到社区值班24452天次,律师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14486人次,律师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763场,律师在社区开展法治讲座或培训664场,律师参与社区人民调解工作692宗,为社区治理提供法律意见1149宗,协助街道社区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29宗,为社区审查和起草合同228份。
宝安区信访局牵头组织全区37个单位,分两批开展群众诉求分类梳理。历时一年,编修56万字4389条项目的《宝安区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群众诉求清单汇编》。
此项工作解决了各职能部门责权交叉不清的问题,打通了内部处理流程,促进各部门在处理群众诉求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做到依法合规、公开及时、分类处理、诉访分离。这项工作强化了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保障合理合法诉求解决到位,对宝安一流法治城区建设有重大促进作用。该项工作突出“三个着重”:一是着重厘清信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权责界限,二是着重破解信访业务上的常见误区,三是着重突出职能部门行使行政调解的职能。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完成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司法改革任务,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13个省市推进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始之前,宝安区人民检察院探索公益诉讼工作成果丰富,如2012年诉深燃石油气公司环境污染案入选中国十大公益诉讼,2014年楼村水库环境污染案获评区全面深化优秀改革活动最佳开拓创新项目。
试点工作之后,2016年,宝安区人民检察院跨行政区域,以台山市国土资源局为被告提起广东省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全国第一宗国土出让领域的行政公益诉讼;同时,积极开展诉前程序,对区街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违反法律建筑,针对有关行政机关不作为发出4件诉前检察建议,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及生态环境保护。
“宝安通”APP是由宝安区委区政府打造的,覆盖政务、产业、信用、交通、义工、医疗、教育等16个板块,汇集全区756个政务服务事项,集纳1000多项电子化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政务服务手机APP。“宝安通”使宝安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实现22个区级职能部门、10个街道办、7个驻区单位的756项审批事项的100%网上办理。通过“宝安通”还可查询信用信息,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它为宝安区防范市场风险、促进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宝安通”APP用户来下载量已突破100万人次,获得了“2016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奖”以及“宝安2016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奖”,开启了城市服务新模式。
为积极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法,宝安区在全市首创“智慧网格”反家暴,依托“智慧宝安”,搭建了具有宝安特色的家庭暴力预防与处理工作体系。一是组建“大队伍”,将各个社区的网格员、楼栋长、社区干部、医护人员、学校教职员工等一线工作人员纳入反家暴工作队伍中。二是搭建“大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搭建“1+N”大平台,即一个区级家庭暴力防护中心,公安、法院、民政、司法、教育、妇联、街道等12个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三是扩充“大服务”:将反家庭暴力工作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充分延展。除提供政务、法律、心理、社工等多元专业服务促进家暴个案的立体化解决外,还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倡导、数据形势分析,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反家暴氛围。